•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限电背后,能量还守恒吗?

提问者认为标题已经详细的描述了问题的所有要点,
所以没有再添加更多内容。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匿名 提出于2021-09-28
1 关注
0 收藏
2206 浏览

1 个回答

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新媒体-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果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相关的投资也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那么其中的得失则需要考量。

  大规模的限电成为了中国经济减速下的一个另类现象。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上一次大规模限电可能还发生在某年的夏天,因为天热空调负荷较大,电网调度能力不足,到了晚上,大量的城市公共灯光被关闭,工厂也被要求推迟到半夜开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削峰填谷”意味着电力总供给并没有问题,只是需求在某些时点上变得较为突出。

  而更早的大规模限电,印象中大约发生在2008年以前。2002年之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大规模开展,钢铁等重工业产能快速扩张,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电力需求,而电厂建设却无法跟上需求扩张,这也导致了区域性的限电。

  对比历史,眼下的限电似乎是一个供给侧现象,即由于煤炭尤其是动力煤供给紧张,同时出于“双碳”要求,各地被迫采取了限电。与此同时,由于电价调整尚未开始,而煤炭价格已经快速上涨,电厂因此承担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发电的动力也不足。

  然而,在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电力供应紧张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电力供应紧张之下,各种阴谋论也开始甚嚣尘上。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下游生产为主体的工业结构而言,电力供应紧张、以及由此带来的上游产品价格飙升,并不是一个值得开心的事情。所以,各种“传导说”以及“输出通胀”等论调,也不应该是问题的正解。换言之,如果中国在输出问题的同时,也极大伤害了自身的下游工业体系,这其中的得失相信大家心中自有衡量。

  从一个长期社会发展的结构而言,居民消费用电以及第三产业用电会出现上升,这背后的逻辑是清晰的,在很多时候也可以与绝对经济增速部分脱钩。但突然的供需矛盾背后,市场诚然可以把供给问题放大,但也不得不考虑经济结构中的需求问题,说到底,需求到底来自何方?

  一个相对明晰的事实是,上游的原料产业往往耗电较多,追随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其实我们可以大致可以找到今年以来的用电大户,比如说铜、铝、锂、硅、磷等。而这些看似不是很关联的上游材料背后,事实上都指向了几个行业,比如说以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硅片为代表的光伏以及以储能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力运营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果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相关的投资也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那么其中的得失则需要考量。

  我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是化学家,却知道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即能量守恒,其大致的含义是能量不能无故生成,也不会无故消失,但能量可以改变形式,比如说炸弹爆炸时,化学能会变成动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商品的定价原理,比如说我们可以对比不同燃料的热值,并根据其比例来确定另一种燃料的相对价格,也就是说,如果煤炭价格很高,那么另一种燃料的价格也会相应上涨——背后的原因是它们同样可以转化为动力。

  当然,所有的原料生产商都认为自己的原料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工艺是最科学节能且环保的,但所有的生产经过简化后,都成为了耗能的来源,最终都会演化为对一种能耗的依赖,而煤炭和电力作为最为基础的能量来源,就出现了供需失衡。这时候,大家又会发现,原来煤炭的供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那么所有的资金就开始追逐煤炭,推高煤炭价格的同时也推高了相关很多资源品和加工品的价格。而这时,“双碳”成为了煤炭供给瓶颈的最好注解,但如果为了减少碳排放而推高了煤炭的需求以及价格,那么这个故事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找到新的平衡呢?

文丨周浩(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

发布于 2021-09-28 16:49
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