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重启元宇宙想象:为什么是现在?

提问者认为标题已经详细的描述了问题的所有要点,
所以没有再添加更多内容。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匿名 提出于2022-05-20
1 关注
0 收藏
923 浏览

1 个回答

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新媒体-

  从历史上看,想象能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来回穿梭,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其实并不是什么新的事情。例如,1991年,也就是斯蒂芬森发表《雪崩》的前一年,耶鲁大学计算机教授戴维·杰勒恩特(David Gelernter)就发表了一部名为《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的书,其中就提到了采用数字模拟来建造一个与现实世界类似的镜像世界的可能性。应该说,这个理念其实已经十分类似于元宇宙,但相比于《雪崩》的科幻想象,这本书是更为“硬核”的。而如果再把时间往上回溯,我们更可以在各类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当中找到很多关于虚拟世界的想象。例如,著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如果套用现在的元宇宙叙事,就是庄子穿越到了元宇宙,以蝴蝶这个化身来体验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不过,无论是“庄周梦蝶”的故事,还是《雪崩》中的描述,甚至《镜像世界》中关于建立虚拟世界的科学探讨,其影响都局限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没有在社会上引起普遍的关注。唯有现在的元宇宙概念,却成功破圈,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认为,这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技术条件的成熟

  所有的幻想,都是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我们相信,当斯蒂芬森在自己的脑中构想出那个名叫“元宇宙”的世界时,他应该是受到了当时正蓬勃兴起的虚拟现实(VR)技术的影响。在1992年,VR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的宇航员已经在用VR进行训练,欧美多国的大学已经开设了专门的VR课程,而当年举办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更是用上了VR滑雪模拟器,运动员可以借助这个模拟器,同时出现在一个虚拟场地进行比赛。既然一个人或几个人已经可以通过仪器进入虚拟的场景,那么想象一个能容许所有人进入并彼此交互的“元宇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遗憾的是,情况恰恰不是这样。尽管当时的科技水平已经可以在局部领域用技术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但要把这个世界扩大,变得可以容纳千千万万的人却远没有可能。事实上,当时的VR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成本非常之高,因此只能用于极少数的专业用途。另外,仅仅有VR创造一个虚拟环境,显然是不够的,这个虚拟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必须有充足、及时的信息交互,一切才会有意义。而在当时,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率还很低,网络的传输速度还是KB级别,因此要达到这种充分的传输显然没有可能。至于要保证虚拟世界内彼此信任的区块链技术,其原理还要过上十几年才会被一个叫中本聪的神秘人提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元宇宙”就只能是一个概念、一个理想,没有人会严肃地看待它。

  而在今天,情况显然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三十年前沉重的VR设备目前已经被轻便但更为高效的VR眼镜所取代。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65%,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已经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轻松接入互联网,而网络的传输速度则已经达到了三十年前的成千上万倍。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元宇宙”中创造出千千万万有趣的非玩家角色(NPC),让我们在那里感到更多的乐趣。区块链技术出现了,它可以帮我们在“元宇宙”中建立更好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尽管从目前看,这些技术还不足以帮我们创造出《雪崩》中“元宇宙”或是《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但是现在我们再看到这些作品时,已经不会再觉得这些只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而是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的目标。换言之,技术的进步已经给了我们憧憬元宇宙的勇气。

  二是商业利益的驱动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数字经济一直是最能催生财富神话的领域。目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几乎都来自这一领域。然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数字经济的造福神话遭遇到了不少阻力。随着几大数字巨头逐渐把全世界的用户群瓜分完毕,未来的数字经济究竟会去向何方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十多年前,数字经济的发展也遭遇过类似的困境。当时人们找到的出路是用更便捷的移动端取代笨重的PC端,把传统的互联网升级到了移动互联网。通过这种变革,硬生生地从一片红海当中开辟出了新的蓝海,从而让数字经济又获得了很长一段的发展期。现在,原本的蓝海又变成了红海,而再来一次开天辟地,就成了一个虽然艰难,但却也是最为理性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互联网全面升级版的“元宇宙”就成了人们想到的方向。

  事实上,一旦我们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脸书和英伟达会成为这一波元宇宙浪潮的急先锋。

  虽然长期以来,脸书一直和谷歌、苹果以及亚马逊并称为GAFA,但客观来说,其硬实力是远不如其他三家的。事实上,作为一个营收的98%来自广告的公司,脸书十分焦虑。一方面,社交的风潮一直在变,新社交媒体的兴起一直对它构成了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其应用全都建立在谷歌、苹果等公司建立的硬件和系统之上,脸书又要处处受制于人。苹果隐私政策的一个变动,都可能随时打掉其利润的大半。对于它来讲,如果能抢先抓住“元宇宙”的风口,在新一轮互联网的升级中实现弯道超车,这种尴尬的局面就能扭转。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脸书才“扔了书,丢了脸”,直接把名字都改成了Meta。

  而英伟达呢,情况正好和脸书相反。它主要做芯片和底层的软件支撑服务。其角色就好像“淘金热”当中的卖铲人。为了卖出更多的“铲子”,在移动互联网这座老的“金山”已经被挖得差不多时,它就有积极性向淘金者们指出新的“金山”的方向——哪怕它自己也知道,这个“金山”的距离恐怕还有点远。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很多重大的疫情都会催生出意外的后果,从而在客观上推进历史的进步。例如,欧洲中世纪爆发“黑死病”后,由于死了很多人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从而促进了节约劳动的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在后来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2003年的“非典”疫情,则促进了我国电商行业的迅速崛起。与之类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也客观上推进了元宇宙的发展。

  受疫情的影响,人们习惯的生活被打乱了,很多线下的工作、社交都搬到了线上。甚至连毕业典礼这些对个人来说意义重大的活动,都不得不改成了“云”进行。这种被迫的线上化固然给人们造成了很多的麻烦,但客观上也让人们被迫习惯了数字化生存。人们开始认识到:原来,有这么多的事情其实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面就可以完成。既然如此,如果数字化的技术再向前一步,我们岂不是就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过上和真实世界类似的生活了吗?在这样的背景下,元宇宙概念的普及化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技术基础、商业利益,再加上疫情的推动。所有条件都很巧合地在这个时刻遇到了一起。“元宇宙”这个业已“死”去多年的词于是就涅槃重生了。元宇宙的时间开始了!

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元宇宙漫游指南》,作者:陈永伟,吕琳媛)

发布于 2022-05-20 15:18
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