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转型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提问者认为标题已经详细的描述了问题的所有要点,
所以没有再添加更多内容。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匿名 提出于2022-07-28
1 关注
0 收藏
898 浏览

1 个回答

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新媒体-

  (1)强化知识内容行业治理,推进作者、期刊与数据库间的生态体系建设

  在知识传播的链条上,作者、期刊社、数据库商都是知识生产共同体的一部分,本来应该是利益共同体, 在为读者或图书馆等共同服务过程中达到良性循环。大多数作者发表文章也都是为了传播自己的知识成果,也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进入主流的学术网络,尽快被学术共同体发现和认可,而维权主要是为了讨要个说法,维护自身基本的学术尊严。

  作者是论文第一生产者,期刊是编辑加工者,数据库商也需要经过数字化处理,进行技术投入。 由于作者与期刊社分别享有不同属性的著作权利,数据库商仅对汇编形成的数据库享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而其中的单个作品并不享有著作权。 数据库商要独立进行期刊全文数字化开发,不仅需确保对期刊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而且要具备对单篇作品也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 所以,数据库商既要处理与期刊社的版权授权, 又要获取众多作者授权,问题是数据库商目前可以直接面对成千上万的期刊编辑部,但无法面对几百万、上千万的作者去争取授权。 要取得作者授权,与每一位作者联络取得授权事宜,需要大量版权成本和时间成本,否则,学术期刊数据库的一系列网络化出版行为会遭到作者的起诉。 以中国知网为例,目前数据库所收录学术期刊论文达到 5 890 余万篇全文文献,所涉及的作者数量至少达千万以上,如果逐一征得作者授权, 并对作品逐一洽谈版权费用,这种授权方式仅时间成本就是数据库运行所难以维系的,会使很多论文无法及时发布交流。 否则, 数据库商会陷入版权矛盾的旋涡。要想避免数据库经营中的版权矛盾,数据库商不能包打一切,赢利点也不能全放在论文提供上。 我国数据库商应该加强与期刊社合作,专注期刊论文元数据的知识组织和智能检索,充当全文服务之代理角色, 通过搜索发现,链接指引读者多方获取全文。 全文获取有多种方式,数据库直接下载、指引链接、原文提供、馆际互借等等,数据库商构建学术期刊论文库,让期刊社自行对读者个人或学校集团授权提供论文,把全文版权提供留给期刊社自己去经营,由期刊社自行决定如何提供服务,按篇或是按期或是按年季计价即可获取阅读;可以构建作者个人知识库,由作者自行管理存档自己的学术成果,随时跟踪自己研究成果产生的学术影响,让作者在与读者的交互过程中推送自己的论文;构建机构知识库,让科研机构自行决定是否开放相关论文;可以与图书馆馆藏文献对接,让图书馆提供原文传递的公益服务,这样打通全文获取多条渠道,有效避免相关版权矛盾。

  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纸版出版流程,期刊社对数字出版技术的掌握仍显薄弱,难以融入数字出版大潮中。 而数据库商依赖期刊社、作者的版权资源进行经营,理应为期刊数字化转型、作者投稿及其论文存档做好支撑工作,充当期刊社的技术支撑运维商,推动期刊社形成数字出版的原动力,支撑期刊社进行纸版、电子版、PC 端或移动端等多媒体融合出版,实现期刊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数据库商应充当作者文献管理助手,使作者体验到自身作为知识生产者的价值和尊严。 对标国际一流期刊,我国学术期刊要走向国际,需要捍卫期刊自身数据主权,需要数据库商帮助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技术平台,期刊社自主实现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出版管理的智能化、传播发布的国际化、内容资源的知识化[7] ,维护期刊品牌主权,共同服务于后续的图书馆、读者,形成学者和期刊社、数据库商相互合作的新生态。

  (2)构建“ 数字期刊发行联盟”,树立期刊社的全文经营主体地位

  版权纠纷的产生不仅有我国学术论文版权流转不规范、期刊社单方声明方式拙劣、很多期刊社没有与作者就每篇论文签署著作权授权协议等原因,而且与版权经营主体部分错位有关。 在我国期刊社与作者之间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第三方数据库商却承揽了期刊从元数据集成检索、原文下载服务、引文分析、关联推荐、期刊评价、优先发布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包揽了信息服务链的多数环节,致使期刊社在论文全文经营中处于从属地位,而作者更处于被动缺失地位。 数据库商没有立足于期刊社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也没有致力于期刊社推进媒体融合来发展学术期刊数据库产业,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期刊社全文经营主体地位的形成,可以提升期刊社数据经营的意识和理念,强化期刊社对作者著作权授权的重视和规范,提升期刊社版权意识,也有效避免作者状告数据库商的现象。 通过规范期刊社数字发行的定价,形成既有利于期刊社发展又有利于保障作者权益和积极性的收益机制, 可以有效避免“ 期刊独家授权” 所带来的数据库垄断。

  目前,中华医学会期刊群、中国光学期刊联盟、科学出版社期刊,均依托互联网,整合所主办期刊的编辑资源,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期刊集群化发展道路。 然而,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 小作坊” 式办刊模式,未形成集约化、集群化运营,更难以进行平台经营。 所以, 如果数据库商提供技术支撑,构建数字期刊发行联盟, 形成“ 期刊论文超市”, 让各期刊社自行承担全文经营,不仅可以解决期刊数字出版后顾之忧,期刊社直接参与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可持续运维,而且可以推进期刊本身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期刊发行联盟的建设,是对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获取营销的创新,利用市场化的运营、平台化的管理,集聚国内优质期刊;需要转变经营主体,数据库商以建设平台、提供技术支持、集成期刊资源为第一要务,而期刊全文内容经营和网络出版以期刊社为主体去完成。 这样,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使参与联盟建设的期刊社,能够依据各自的投入贡献和读者影响力, 获得相应的利益, 使期刊数字出版具有长久的动力。

  数字期刊发行联盟运行需要遵循公开、平等的原则,建立充分的交流与平等的对话机制,理顺期刊社和数据库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梳理数据库建设与期刊编辑业务间的操作流程,分析和研究一套成本核算及补偿原则,制订一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改变网上营销模式,现刊主要按篇计费,现刊全文分成比例严格按下载篇数进行分成;过刊实现会员制打包服务,按一定比例的版税支付。 让期刊社参与期刊的订阅过程, 自主上传全文内容,自主定价,自主决定上网时限,自由查询订阅情况,有利于掌握读者信息,更好地进行期刊的组稿、策划和经营。 实现数字化内容的即时发行, 稿件一经录用,立即先在网上公布,对已经通过同行评议并被录用论文进行优先出版,然后再在印刷版期刊上发表。 各联盟成员能够监督计账收费情况,实现公开透明的订阅计账机制,从而减少投入与获益分配不均的现象,长期维持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3)强化发现服务功能,创新数据库知识服务特色

  国际上学术期刊数据库都各有特色,不仅收录期刊学科范围不同,而且其知识组织方式、数据元素和服务功能也各不相同。 我国数据库商应重新梳理运营规则,注重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和低水平的竞争,将盈利重心放在元数据集成上,转移到数据的增值服务上来,着力于论文数据的集成融合与关联挖掘,提升自己对数据的深度加工和运营能力,推进知识服务,从而体现自身技术价值,实现期刊服务的智能化和多样化。我国数据库商一方面应该强化论文数据的集成融合,提升数据搜索规模,将分散在互联网的相关数字期刊资源集聚起来,无论是出版社的数字资源、图书馆的OPAC 资源,还是OA 的网络资源,统一进行数据融合、系统互通的一体化高效率检索,并实现多渠道、多来源的一站式获取。 这样,无论是本地资源还是远程资源, 无论是免费使用还是授权使用资源,针对ISI 的SCI 和SSCI、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 CSA、全球数据库提供商OVID、学位论文数据库 UMI、EBSCO 数据库、Elsevier 数据库、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期刊数据库 HighWire 等不同类型的数据,用户不用穿梭于不同数据库的检索入口,只需在单个界面下完成统一检索,实现包括纸质文本、视频音频、机构仓储、期刊论文等各类资源的一站式发现和获取。 如谷歌学术平台( Google Scholar) 与爱思唯尔建立链接,用户进入谷歌学术进行搜索后直接进入爱思唯尔的 ScienceDirect 数据库获取全文,增加了爱思唯尔的搜索指向及排名 。 另一方面,应借鉴国际上学术期刊数据库发展的经验,既面向读者,又面向作者及审稿专家,提高期刊数据的服务层次,深化基于期刊引文的知识服务,为分析期刊、作者和机构的科技产出状况和影响力提供数据支持。 对期刊被读者利用和作者引证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评估期刊发展状况,了解期刊自身影响力,预测学科发展的轨迹与趋向,进行科研能力评价、科技查新、项目背景分析, 从中获取科学的评估指标,推进期刊的科学遴选和有效评估。

  (4)探索学术期刊开放出版模式,促进期刊公益事业发展

  学术期刊数据库既是知识分享平台,又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需要解决公众对文献的查询、下载等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和普惠性的需求,强化公益保障服务。这样,需要国家层面进行有效监督和干预,在版权法和反垄断法的框架内,拆解知识“围墙花园”,消除科研壁垒。 合理确定知识付费成本,确立数据库商的非营利性质,在保持基本搜索服务公益性的基础上,发展科研论文与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开展适当的增值服务。

  目前在开放科学框架下,应该鼓励学术期刊将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作为规范开放获取作品利用权限的通用标准,推进开放获取出版,为作者提供 CC BY(知识共享署名)、CC BY⁃NC⁃ND(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 禁止演绎)等多种知识共享许可方式的选择权利,由作者向公众而非仅向出版商转让或许可著作权。 公众在尊重作者署名权下,可免费获取作品,并可以复制、传播、演绎等方式使用作品。 实际上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都收取了数额不等的版面费,虽然比国外开放获取期刊所收取的论文处理费低很多,但是,如果适当提高国内学术期刊收取的版面费,以平衡期刊出版各环节所需费用和成本,让其具备开放共享功能,可以极大地推动读者免费阅读,减少大众阅读总成本。 这样一方面减轻期刊经营中的经费压力,改变“版面”的经营理念,把精力重点放到论文的数据处理和论文质量提升上,着眼多媒体发展,实现向数字出版乃至语义出版的转型;另一方面也可倒逼数据库商改变经营全文的状况,把重心放到期刊论文元数据的知识组织和数据挖掘上,依靠数据深加工提升服务品质,如论文查重服务、个性化的文献分析等特色服务,提升期刊数据的增值效益。

  同时,国家应该建立公益性知识仓储平台,供大众免费下载。 将政府资助项目产生论文形成国家知识仓储,如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建设的“日本科学技术信息集成系统” ( J⁃Stag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立的知识仓库 PubMed Central( PMC);推进开放获取期刊平台的发展,如中国社科院建立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鼓励科研单位建设机构知识库,相互开放学术资源,从而推进学术资源的公益使用,开放国家基础知识设施,回归学术本质。

来源:《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转型发展路径思考》

发布于 2022-07-28 09:45
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