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存在哪些问题?又有哪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

提问者认为标题已经详细的描述了问题的所有要点,
所以没有再添加更多内容。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匿名 提出于2020-08-24
1 关注
0 收藏
1558 浏览

1 个回答

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新媒体-

  孙茂远: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存在许多“先天问题”。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煤层气开发条件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经历过多期次地质构造运动,煤层受到严重挤压破坏,七成煤层气资源属于难采资源。仅依靠引进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之路。

  杨陆武:产能转化率低、资源动用率低、单井产量低,是我国煤层气产业长期面临的困扰。2017年,地面煤层气产能已达132亿立方米,但是实际产量只有49.6亿立方米,产能转化率不足40%。而且这些产量集中在山西晋城、离柳两个区域,两地含气总资源量约3090亿立方米,相比全国总量,资源动用率不足0.1%。

  王保玉:目前,无论是煤层气总产量,还是单井产气量方面,均未能扭转长期偏低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适应性”不足。以山西、贵州为例,山西煤层较厚,贵州几乎都是浅层煤,且层数多。加之贵州地表、地下地质复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目前仍缺乏成熟的煤层气开发技术。

  张栋:贵州煤层气利用绝大部分采取井下抽取,而不是地面打井钻采,技术是制约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

  周建军:我们公司煤层气开发主要是煤矿瓦斯治理以及瓦斯发电,地面抽采还处于办理手续阶段。由于成本高、技术不成熟,采出来的气提取完试验参数后,只能点燃烧掉。

  朱庆忠:技术制约也体现在收益上。按照目前单方气1.74元的收入计算,我们的利润只有6分钱。受工程技术不适应等影响,区域内不同产气井的日产气量差别大,单井产量迟迟难以提升,这也导致整体盈利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差。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在阜新召开的2018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上,学界业界专家提到,因为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面临难以利用和推广的问题。

  孙茂远:建议坚持“低成本”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天然气保供能力。

  我认为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研发不同的煤层气开发科技成果。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煤层气的项目数量和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较“十二五”期间分别下降37.5%和49%。

  从长远看,科技进步和市场化是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要聚焦煤层气科技瓶颈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和示范工程攻关,逐步探索适用于我国各类煤层气资源的系列技术、工艺、装备,培育和支持有条件的煤层气企业上市,有效提高煤层气产业的经济效益。

  戴晓燕: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需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在煤层气开发上,一方面是“老井增产”,利用重复压裂、注热蒸汽及其他新技术增产,达到增加产气量,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另一方面,阜新很多废弃矿井采空区内还有大量的瓦斯存在。此前经过核算,总储量达99.03亿立方米,可采储量49.5亿立方米。无论是老井增产,还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采气,都需要成熟稳定的技术和财政支持。

  李根生:以示范工程引领技术研发方向,提升装备水平。除了基础理论亟待突破外,当前亟须研发新的高效经济的开发技术。

  晋城市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建议,国家层面设立煤层气勘探开发创新专项基金,支持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工艺的探索和研究。依托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和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煤层气重大科技研发任务,加快推动煤层气技术创新。增加国内外相关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对于共性问题加快实践研究,分享经验教训并协同进行技术突破。

孙茂远: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李根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副校长

王保玉:山西晋煤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兆山:阜新宏地勘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杨陆武:北京奥瑞安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张栋:贵州省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处处长

周建军: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庆忠: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

戴晓燕:阜新市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查科科长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于 2020-08-24 09:52
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