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2021年,煤炭够用吗?

提问者认为标题已经详细的描述了问题的所有要点,
所以没有再添加更多内容。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匿名 提出于2021-01-06
1 关注
0 收藏
1687 浏览

1 个回答

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新媒体-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简称“中煤协”)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32.4亿吨左右,同比下降0.8%;但10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3.1亿吨左右,同比小幅增长0.9%。

  “现在煤炭价格一天一个价。”在12月8日~10日举办的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以下简称“交易大会”)期间,有电力人士感慨道。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供需变化影响,煤价呈现“V”字型走势。2月中旬开始,煤价持续下跌两个半月;5月初,港口市场煤价跌破470元/吨,不到一个月后,煤价上涨至597元/吨;9月以来,市场煤价格持续上涨至红色区间(红色区间为异常上涨或下跌,煤价在600元/吨以上或470元/吨以下)。

  据鄂尔多斯煤炭网,进入12月份以来,产地动力煤价格持续强势运行,平均每天上涨2~3元/吨。截至12月7日,山西大同5500大卡报收465元/吨,鄂尔多斯5500大卡423元/吨,分别较12月1日上涨15和17元/吨,较11月2日相比分别上涨35和40元/吨,预计产地煤价上涨将持续至月底,还能上涨20~30元/吨。

  中国煤炭市场网副总裁李学刚指出,2020年下半年北方港口动力煤均价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2020年现货煤价的高点大幅高于2019年。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鲁俊岭在交易大会的开幕式中指出,当前,由于各种因素,冬季煤炭保供压力增大,希望供需双方积极签订中长期合同,稳定明年产煤、用煤预期,为稳定全年煤炭生产运营奠定基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宏在12月1日召开的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新闻通报会上指出,在需求攀升的情况下,2021年的国内煤炭供需将呈现紧平衡态势,煤炭供应保障方面仍存压力。特别是现在晋陕蒙三省产量已占到全国煤炭产量的70%,靠这三个省保持全国煤炭供应,压力很大。

  一、消费增加VS供应偏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简称“中煤协”)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32.4亿吨左右,同比下降0.8%;但10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3.1亿吨左右,同比小幅增长0.9%。

  中煤协预计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随着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取暖季,预计冬季取暖煤需求将比较旺盛,各行业用电量增加,电厂煤耗有望较快增加,同时,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耗煤也将保持增长,使得电煤需求逐步增加。

  在李学刚看来,影响2020年港口动力煤市场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五个低估”:低估了突发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潜力和能力;低估了“倒查20年”行动对内蒙古自治区原煤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程度;低估了鄂尔多斯市煤炭减产对沿海地区动力煤市场的影响深度;低估了限制煤炭进口措施对沿海地区动力煤市场的渐进式冲击力度;低估了水电对动力煤需求和价格的作用与反作用力。

  李学刚认为,2021年,供给问题将是影响2021年港口动力煤市场的核心因素。整体上看,一方面全国及沿海地区动力煤消费增长或将提速;另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量继续受到影响、山西省和陕西省继续增产的潜力不足、进口煤炭继续受限等因素将制约供给增加。他预计,2021年港口动力煤市场供求关系将呈现紧平衡局面,现货动力煤价格将在相对高位运行。

  此外,2021年可能面临继续降电价,发电企业的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增大,煤电双方在电煤中长期合同谈判过程中的博弈不可避免。

  二、用煤企业煤价承受力降低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受电煤供应紧张、价格高企以及煤电发电上网电价下调、环保补贴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2016年下半年以来,燃煤发电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今年1~9月,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等发电集团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40%,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诸多电厂负债率超过100%,东部地区部分电厂的亏损情况也有所加剧,对煤炭价格承受能力降低。

  12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燃料分会发布的《关于保障迎峰度冬电煤供应 引导电煤价格合理回归的倡议》指出,9月份以来,电煤市场供应需求逆向走势形成“剪刀差”,导致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和市场心态出现一定变化,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至“红色区间”。特别是11月中下旬以来,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严重偏离供需基本面,不利于煤炭生产、运输和运输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也不利于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给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和长期发展造成隐患。

  该倡议指出,煤炭生产、运输和电力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加强协同,不囤积居奇,不掺杂使假,不哄抬价格,不参与偏离市场价值的高价交易,共同引导市场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共同维护形成规范有序的煤炭市场秩序。

  感受到煤炭价格上涨压力的不仅只有发电企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煤炭供应的问题突出,2007年以来,全国建材企业煤炭平均购进价格年均涨幅达到10%。近几年来部分区域出现供应紧张、价格飞涨的情况。“煤炭运输保障、价格波动风险在今后愈加成为建材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前三季度,钢协重点会员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5%,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利润总和同比减少18.7%,均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该负责人介绍,2019年钢铁企业和煤炭企业的长协兑现率同比变差,但仍维持较高的兑现水平。由于确定长协价格并无具体机制,如果长协价格长期与市场偏离,进口煤与长协煤出现明显价差,在利润水平下降的情况下,钢厂出于成本考虑,易对中长期合同兑现产生一定抵触情绪。

发布于 2021-01-06 10:37
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