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煤矿已逐步进入到深部开采阶段,当开采深度超过千米时,岩层温度会超过人体体温,即使采用机械降温措施后,其温度仍高于30 ℃。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时,极易引发作业人员中暑,当发展为重度中暑(热射病)时,甚至会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1可降温工作服与临时休息室
可降温工作服主要有2种降温模式:①在工作服口袋中插入由特殊蓄冷材料填充的隔冷板,降温工作服的放冷时间可达4 h,降温帽的放冷时间可达2.5 h;②在工作服口袋中设置微型通风装置,服装的湿阻能减小58%,皮肤温度有显著降低。
另一种辅助降温的方式为利用智能临时休息室,以煤矿井下的压缩空气为能量源,通过温度传感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电磁阀进行联合控制,可将休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25.6 ℃,并能有效节省作业点空间。
2 加强高温矿井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矿井作业人员在上岗前除常规身体检查外,更应注重评估其是否适合从事高温作业,例如汗腺不发达或者过于发达、对热敏感性高的人员,都不宜从事井下高温作业。进入夏季之前,应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尤其对年龄较大、体质虚弱者加强健康监护,若发现高温作业禁忌症或可疑者应予以调整工作。另外,应定期给高温作业人员体检,并建立健全高温作业工人健康档案。
3加强热适应训练
当人体热适应能力形成之后,可提高人体对热的耐受程度。通过加强高温作业人员的热适应训练,可提高其劳动效率,并防止中暑或因热所致的疾病。对于从未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新员工,在上岗之前应进行相应的热适应培训;对于脱离热工作环境一段时间后的作业人员(其热适应能力消退,形成脱适应),在重新进入热环境之前,也应先进行热适应训练。
4合理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高温高湿矿井作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水分和适量盐分,保持水盐平衡,消除渴感;在日常膳食方面,应注意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黑米、猪瘦肉、蛋类等。
转载本文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参考文献+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