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矿产”一般指应用于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产业,对于支撑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安全供应存在风险的一类矿产的总称。
中国的关键矿产清单
我国于21世纪初开始进行关键矿产研究。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以及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圈定了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与非金属矿产3大类24种战略性矿产,旨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尽管这24种战略性矿产纳入了部分我国具有优势并可以调控国际市场的矿产资源,以及我国因短缺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矿产资源,但我国目前尚未有官方公布的“关键矿产”清单。
有学者认为,结合我国实际,应将能够维系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且年需求量不超过20万t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稀贵金属等小矿种归为关键矿产。
我国关键矿产的供给格局
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储量和较强的生产加工能力,我国已成为多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出口国。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6种稀土金属的国家。2018年,我国贡献了全球62%的稀土矿产品(12万t)和全球86%的冶炼分离产量(12.5万t)。
同时,离子型稀土的开采提取、萃取分离、金属冶炼是我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特色产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稀有金属方面,我国境内有多处世界级规模的大型矿床且以单一辉钼矿为主,钼矿储量达830万t,居世界首位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我国钨储量180万t,占世界钨储量的56%,开采总量与国际贸易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稀散金属方面,我国是原生镓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镓矿查明储量约为30 万t,位居全球前列,2018年出口镓产品159.05t。此外,我国钒、钨、铟和锗等资源的探明储量和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2018年我国供应了全球84%的钨、78%的锑、45%的钼,以及69%的石墨、64%的萤石、48%的磷等非三稀矿产。总体而言,我国在部分关键矿产的供应能力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个别矿种能够实现产量垄断,在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
我国关键矿产的需求格局
我国部分关键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受技术、生态保护、市场、资源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需高度关注供应链安全。部分资源在我国储量较大,但受制于成矿理论及勘查、开采技术的落后,未能将储量有效转化为产量,呈现出“有而不优”的特点。
我国铟资源虽有储量优势,但针对富铟矿产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相对薄弱,至今尚未提出成熟的成矿模型,无法对找矿实践提供支撑。我国锂矿已探明储量100万t,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7%。然而我国大部分锂资源分布于青藏高原,且多为卤水型锂矿,镁锂比值较高,锂提取技术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我国铍资源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较差且主要为伴生矿,现有采选技术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存在开采成本过高的问题,无法显现储量优势。
环保技术的落后同样制约着关键矿产的开发。以铍的开采为例,由于铍的剧毒性,在开采过程中含铍废水与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落后,导致环境污染难以控制,造成巨大的生态损失和环保成本,影响铍资源的开发。
此外,由于成矿条件的差异,部分关键矿产资源聚集于特定的国家和地区,而我国在这部分矿产资源上储量不足,严重依赖进口。我国已查明钴资源量占全球总量的1.16%,2018年钴原料产量仅0.31万t,对外依存度超过90%,依赖于自刚果(金)的进口;我国锂资源年消费量全球最多,对外依存度高达75.3%,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和智利两国。此外,铌精矿、钽、锆、铪、铼、铬和稀贵金属也是我国依赖进口的紧缺型战略性资源随着全球局势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国际贸易争端的频发,各主要国家围绕关键矿产的争夺日益加剧。部分关键矿产为中国、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共同紧缺的矿种,且我国短缺更严重,关键矿产的海外获取面临严峻挑战。部分矿种各国进口来源相同,近年来资源消费大国已围绕加拿大的铯、铟、锑,澳大利亚的钒,南非的铬、铂、钯、铑和锆,刚果(金)的钴和卢旺达的钽、智利的铼等展开激烈争夺。美国和欧盟均将上述矿业大国列为重点合作对象,我国与这些国家未来的合作与贸易将可能面临不利影响。
中国、美国、欧盟“关键矿产”最新名录对比
中国部分矿产的对外依存度
转载本文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参考文献+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