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网络建设和商业落地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5G的几个“弱点”。这些弱点很可能会左右5G的发展态势,影响5G的未来走向。
第一,是覆盖效果。
因为频率高的原因,5G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不如4G。目前我们已有的5G基站主要是室外宏基站,5G用户规模不大,资源比较充足。所以,用户的5G网络体验应该不会太差。可是,一旦到了室内(70%以上的移动流量来自室内),运营商室内分布系统没跟上,加上5G用户数后续会不断增加,体验是否还能保持现状就很难说了。如果用户体验明显下滑,势必影响用户对5G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也会影响更多用户升级5G的动力和决定。
5G在B端(政企用户)市场的拓展也是如此。它是否能够满足行业应用场景的需求,在关键场景下能不能提供此前所承诺的关键指标(带宽、时延、可靠性等),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Sub-6 GHz频段的覆盖效果尚且如此让人不放心,毫米波频段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毫米波商用计划,但是,有一些超大带宽的应用场景还是需要毫米波的。究竟什么时候毫米波频段才会实现商用,哪些领域会优先用到毫米波频段,也是值得关注的。
因为频率高的原因,5G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不如4G。目前我们已有的5G基站主要是室外宏基站,5G用户规模不大,资源比较充足。所以,用户的5G网络体验应该不会太差。可是,一旦到了室内(70%以上的移动流量来自室内),运营商室内分布系统没跟上,加上5G用户数后续会不断增加,体验是否还能保持现状就很难说了。如果用户体验明显下滑,势必影响用户对5G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也会影响更多用户升级5G的动力和决定。
5G在B端(政企用户)市场的拓展也是如此。它是否能够满足行业应用场景的需求,在关键场景下能不能提供此前所承诺的关键指标(带宽、时延、可靠性等),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Sub-6 GHz频段的覆盖效果尚且如此让人不放心,毫米波频段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毫米波商用计划,但是,有一些超大带宽的应用场景还是需要毫米波的。究竟什么时候毫米波频段才会实现商用,哪些领域会优先用到毫米波频段,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第二,是设备能耗。
目前来看,5G无线设备的能耗明显高于4G。虽然在设备商的努力下,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巨大的能耗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电费压力。
5G能耗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需要用技术手段来解决。
5G的能耗,一是设备自身工作的能耗,二是散热能耗。散热,又分为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被动散热,就是通过风扇和空调进行散热。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设备商和运营商现在把降功耗的关注重点放在设备自身上。一方面,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和材料,降低设备功耗。另一方面,引入AI技术,动态调整设备自身的工作负荷,以此进一步降低能耗。AI会根据算法,结合大数据,判断覆盖场景的特征,预测业务负荷趋势,然后动态地调整功耗。
第三,是2G/3G的退网重耕和清频。
随着5G建设的深入,运营商势必加快2G/3G的退网,以减轻自身的运维负担。同时,退网清频还可以释放出更多的频率资源给4G/5G使用。
退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我们国家还有数以亿计的2G/3G存量用户,包括物联网卡用户,退网势必影响这些用户对网络的使用,有可能导致用户不满甚至用户流失。
对运营商来说,需要制定合适的退网策略,稳步推进,尽可能将对用户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四,是运维压力。
5G是一张超复杂的网络,在目前还没有完成2G/3G退网的情况下,旧技术叠加新技术,加深了整体网络架构的复杂程度。这样的网络,如果还是依靠以前那种人工运维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近年来,设备商一直在努力简化产品的运维操作,运营商也在积极探索智能运维,但由于种种原因,运维工作的模式转变和运维人员的思路转变比想象中更慢。转变越慢,时间窗口就越短。如果运营商不加速推动运维变革,很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转型。
总而言之,5G是运营商的一场大考。真金白银已经花了出去,这些投资对收入不断下滑的运营商来说,是巨大的压力。短期内是看不到回报的。
面对严峻的形势,运营商在努力求变。我们看到,运营商的组织架构、战略方向和商业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压力,它们抱团取暖。例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共享共建,还有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的“联姻”。这些主动的求变到底会不会产生所期望的效果,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求变总归会带来希望。
5G的商用并不是一切的结束,而是开始。随着R16版本的冻结、SA核心网的商用,我们即将进入5G的新阶段。此时此刻,更需要密切关注5G的发展,及时解决已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留意新的机遇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5G获得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鲜枣课堂:5G通识讲义》
转载本文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参考文献+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