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方法包括核算法和连续在线监测法。连续在线监测法,又称直接测量法,是借助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对排放主体所排气体中的CO2浓度和烟气流量进行实时的测量,从而得到连续、实时的碳排放监测结果。
连续监测法具有及时性强、原始数据分析量少、数据质量控制及报送自动化等特征,便于主管部门及企业能够在线校核和溯源数据。另外,已有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与核算法相比,连续监测法测量碳排放数据不确定性相对更低,实测的碳排放数据准确度更高。我国碳市场暴露出来的数据造假问题,引起了公众对碳市场公信力的广泛质疑,具有更强客观性的监测法的应用有助于消除该方面质疑,其推广的必要性在不断增长。
相较于使用核算法,开展连续监测成本上涨主要源自设备采购/升级以及设备运维开销。根据有关研究对已开展连续监测的发电厂的调研,质量较高的CO2浓度测量设备的采购成本约为30—70万元,质量较高的烟气流速测量设备的成本约为20—97万元,总采购成本在50—160万元之间,叠加设备运维管理成本,连续监测整体成本远大于核算法,中小企业可能难以承受。
来源:郑颖 奇点能源
原题:碳排放连续监测起步,碳市场数据问题或有解?
转载本文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参考文献+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