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器人是能依靠随身动力和自主控制能力来实现某种特定采矿功能的一种机器,可以通过受人指挥、预先编程、人工智能规划的方式,协助或替代人的采矿作业劳动或危险岗位的操作。
根据智能感控水平差别,煤矿机器人可分为 3类:一般煤矿机器人、智能煤矿机器人、机器人化装备。
我国煤矿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如图所示,井下机器人的研发起步于煤矿救援探测机器人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矿业大学率先研发了第 1 台煤矿救援探测机器人,随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唐山开诚电控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煤矿救援探测机器人在煤矿井下得到应用 ,在此基础上 开诚集团又先后研制出可用于煤矿井下透水事故抢险探测水下机器人和钻孔探测机器人。
随着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式的日趋好转,煤矿事故救援由被动救援转向主动预防,各类煤矿巡检类机器人成为研发热点,目前已实现井下胶带机和机电硐室的日常巡检。
要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各类煤矿作业类机器人的研发被提上日程,当前无人掘进机器人系统、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机器人系统、煤矿智能运输和钻锚机器人的日渐成熟,为建成无人(少人)矿井提供了重要装备保障。
未来随着能源资源开采向着深海、深空等外延空间展开,预计海底采矿机器人和太空采矿机器人将成为新的研发方向。
参考文献:《煤矿机器人体系及关键技术》
转载本文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参考文献+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