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季冻区边坡的冻融破坏类型有哪些?
季冻区边坡的冻融破坏类型有哪些?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蹇柔惠 提出于2018-10-31
0 关注
0 收藏
2077 浏览

1 个回答

对于季冻区边坡而言,根据失稳的特点和发生的时期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正冻滑坡、冻融滑坡、正融滑坡三种类型。具体分述如下:
1、正冻边坡
(1)蠕变型边坡
冻土作为冰与土的结合体,具有较强的蠕变特性。这一特性导致冻土边坡发生蠕变破坏的几率增大,无论边坡高低缓急,均能发生蠕变变形,这也使得蠕变型滑坡成为冻土边坡失稳的主要类型。在重力的作用下,颗粒碎屑缓慢向下翻滚并淹没,反复过程中,坡面开始慢慢变缓,坡脚土体堆积并向前运动。这种变形破坏了坡面原有的完整性,并降低了坡面土体的强度,大量翻新暴露于坡面的颗粒碎屑将无法抵制强降雨的冲刷而发生滑坡现象。
(2) 冻结滞水型滑坡
滞水型滑坡是指季冻区边坡表层发生冻结,破坏了边坡内地下水的排泄条件,阻滞地下水向外排出,以至整个边坡坡面成为一个“拦水坝”。边坡深部液态地下水在受到冻结势的作用下,向边坡表面迁移,加上原有下水源的补给,渐渐导致地下水在边坡底部富集,抬高了边坡内部地下水位,增大了静水、动水压力,并软化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降低其强度,当冻结滞水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在其他外界因素的诱导下便会发生滑坡。
2、正冻边坡
冻融滑坡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岩石崩塌和滚落,这类滑坡主要发生在裂隙较为发育且含水量大的季冻区岩体边坡,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水的相位反复转变对岩体造成多次冻融损伤,加之风化侵蚀以及重力作用而引发的边坡失稳。冻融滑坡主要发生在季冻地区的岩质边坡中,且多为风化严重和裂隙发育的岩体。
3、正融滑坡
(1)热融滑塌
热融滑塌是青藏高原常年冻土区常见的一种滑坡形式,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边坡表层开挖或自然塌落后,土体结构变得松散,导热系数降低,破坏了内部地下冰的热平衡状态,并使其逐渐融化。上覆土体吸收融化水后处于饱和状态,土体与地下冰之间形成的土、水、冰的混合物具有极好的润滑作用,继而诱发上覆土体沿着地下冰的融化面发生滑动。
(2)融冻泥流
融冻泥流是季冻区地貌的常见破坏形式,也是导致冰缘地貌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冻结期内,冻土层受到强烈冻胀作用和风化作用,出现变形和崩解;春融时节,冻土层逐步消融,冻结状态受到影响,而热融化、热侵蚀等作用则逐渐加强。当冻土层融化至一定程度时,在自重作用影响下,处于流塑状态的融化层会沿着冻结层表面逐渐向下蠕变,并逐渐形成泥流。

发布于 2018-10-31 18:24
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