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智慧矿山”的样本怎么建?

提问者认为标题已经详细的描述了问题的所有要点,
所以没有再添加更多内容。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匿名 提出于2020-04-28
1 关注
0 收藏
1144 浏览

1 个回答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煤公司是枣矿集团确立的“智慧矿山”建设试点单位。通过上马一系列智能装备,创新管理方式,今年3月,该公司原煤工效已达25.22吨/工,人均工效同比提高15.4%,综合单产、掘进进尺、一提双优等指标均名列枣矿集团前茅,“智慧矿山”建设成效初显。

  研发智能设备 革新采煤工艺

  作为全国首个取消夜班的煤矿,近年来,通过应用智能装备,付煤公司职工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智能化开采不仅有效缩短了作业时间,而且将工作面作业人员减少至7人。”该公司副经理王成说。

  2017年,付煤公司结合矿井地质条件,与郑煤机公司合作,研发先进智能控制设备,革新采煤工艺,并于当年建成了山东省首个大采高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不规则工作面的开采是智能化开采的难题。开采过程中,端头记忆截割、自动拉架环节容易出现识别误差。

  3月26日,该公司1007工作面经记忆割煤、17号支架自动移架后,进入端头进刀环节。自动割煤后,工作面本应拉移18号架,但根据记忆程序和参数,液压支架却掉头拉移了15号、16号、17号支架,造成采煤过程中断。

  为此,该公司采煤科、机电科人员齐上阵,调试设备,并根据矿井之前的试验经验,重新设置参数,及时消除了设备误拉架现象,破解了不规则工作面端头自动采割的难题。另外,他们对工作面电液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使液压支架实现了自动收放护帮、自动推溜移架、自动补压、自动跟机喷雾。

  2017年至今,该公司累计建成智能化工作面3个,生产原煤360万吨以上。

attachments-2020-04-7eknIo7i5ea79324a976e.jpg

  付煤公司井上井下所有环节实现了可视化管理

  实施智能化管理 井上井下安全“可视”

  为实现作业环境、作业行为、生产过程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推进矿井安全生产透明管控,该公司研发了智慧矿山系统平台,使用可视化监控设备,代替人工作业。

  4月3日,综采二区人员在检查3下1007工作面支架后端顶板垮落情况时,把可升降、可旋转的监控器放入煤眼,通过光缆将图像资料直接传输到煤眼上口的显示器和办公室的电脑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据此选择了最佳处理方案,减少了人工检查带来的安全隐患。

  “智能视频装备的使用,不仅实现了井下作业现场的‘可视化’管理,而且将工作面安全风险降到了最低。”该公司安监处常务副处长李思刚说。

  在预防大事故方面,该公司利用工业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瓦斯探头、便携仪悬挂位置以及防突钻孔施工的方位、角度和深度,减少了瓦斯空班漏检现象。

  在控制零星事故方面,该公司通过视频监控,有效减少了职工因作业行为不规范或隐患排查确认不到位而造成的零星事故。

  为进一步发挥“可视化”管理的作用,付煤公司将地面工厂、作业场所、重要岗点等地点的安全情况纳入“可视化”管理范围,利用各类遥感探头,动态查看各地点人员作业及设备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隐患问题,该公司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发布在地面安全微信群,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将整改情况回馈至微信群,形成闭合管理。

  “‘智能化设备带来了产量,创新管理带来了底气。”该公司经理于华兵说。2月份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原煤日产量稳定在7200吨以上。

attachments-2020-04-kmN3tHES5ea7933f1b21b.jpg

  山东省第一个智能化大采高工作面落户付煤公司

  整合技术和资源 涉足“5G+智慧矿山”建设

  1月22日,付煤公司与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揭牌“5G联合实验室”。这标志着枣矿集团首家地面5G基站在付煤公司“落户”。

  “5G+智能采煤、5G+智能配送、5G+安全管控、5G+智能巡检……这些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与实施的‘5G+智慧矿山’建设的内容,也是落实枣矿集团‘付煤公司智能化建设必须始终走在前列’要求的具体措施。”谈及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于华兵给出这样的答案。

  据了解,为加快智能化开采样板企业建设,他们抓住“5G+智慧矿山示范项目”建设机遇,依托联通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资源整合能力,开发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安全AI交互、智能引导、重大灾害超前预警等一系列“智慧矿山”功能。

  “以智能物配系统为例,各区队每天只需通过智能物配系统软件,即可在指定地点和时间领取物料。”于华兵说。

  为解决矿井物资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付煤公司依托5G网络建成“智能物配系统”,构建了供方、需方、配送方、运输方等市场主体相结合的内部物资配送网络,既减少了人员投入,又实现了装卸有序,仅人工成本一项每年就能减少180万元。

  像“智能物配系统”这种高科技的应用,在该公司地面和井下已随处可见。“目前,我们重点攻关巡检机器人。技术成熟后,我们将在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皮带等地点部署巡检机器人,真正实现安全高效、少人无人。”于华兵说。

  参考文献:中国煤炭报

发布于 2020-04-28 10:22
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