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济宁市的煤炭开采最早追溯到宋代,规模性的煤炭开采始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目前,济宁煤炭基地的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济宁市是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的鲁西亿吨级煤炭基地的主产区。
济宁市煤炭资源大部分处于平原区,多位于耕地、村庄和河流下方,可采煤层厚、埋藏深,沉陷区具有范围广、深度大、积水严重的显著特征。因采煤沉陷矿区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各类基础设施失去功能,耕地面积和农业产能大幅下降;部分地上建筑斑裂甚至倒塌,大量村庄、企业和机关被迫搬迁,给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树志团队以科学发展观、生态济宁的理念为指导,以《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济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等各类规划为实施依据,基于具体分区与治理模式,最终提出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具体复垦规划。
1)东部矿区生态景观治理区,地处济-兖-邹-曲城市空间交互带发展核心区,区域面积约471 km2,是城市群中的开阔地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且区域井田大部分已开采,煤层采厚大,采深大,塌陷集中连片、地下水位高且积水严重。该区规划围绕济宁都市区城市发展方向,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以生态恢复治理为主,重点营造以湿地为核心的旅游景观和农业观光景观,开发城市生态绿心功能区。
2)中部矿区城市功能开发治理区,位于济宁市主城区周边,区域面积约610 km2,属于城市潜在规划区,煤层采深、采厚、潜水位埋深变化较大。该区规划围绕城市发展,在塌陷区域拓展城市空间,构建生态宜居组团、引领城市向塌陷区域发展;结合南四湖旅游特点,开发开放式、历史文化、农业经济、区域产业等生态旅游区;围绕河道景观在塌陷区构建休闲、观光、体育、养殖、苗圃等经济与景观复合区;开发资源枯竭煤矿空间与土地资源的转型与再利用途径与模式。
3)西北部矿区农业综合治理区,位于各区县境内,区域面积约495 km2,煤矿数量较多、分布零散,多数矿山规模较小、产能低,多为长壁垮落式开采,煤层采厚变化大,采深较大;多数煤矿处于开采稳定期,采煤塌陷区域分布零散。该区规划围绕县市区农业经济发展、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乡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等农业经济;常年积水塌陷区建设平原水库或光伏电站,增强水域的雨洪调蓄利用能力和湿地水域利用率。
4)南部矿区环湖治理区,位于微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区域面积约844 km2,煤层采厚变化大,采深较大;矿井分布相对集中,开采沉陷集中连片,地下潜水位高,积水严重。该区规划围绕微山湖湿地保护、航道与河流治理、水产养殖业开发、生态景观旅游、特色农业建设;开发湿地的城市服务功能,建设防洪、蓄水、净化、养殖功能区;发展特色养殖业、生态立体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湿地科普基地建设,建立微山湖湿地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
转载本文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参考文献+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