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后疫情时代中国应如何把握科技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提问者认为标题已经详细的描述了问题的所有要点,
所以没有再添加更多内容。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匿名 提出于2020-07-14
1 关注
0 收藏
16335 浏览

1 个回答

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新媒体-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随着境外疫情不断恶化,我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难度逐步加大。“既要打好防疫阻击战,也要打好发展主动战,倒逼着我们不断增强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判断能力、驾驭能力和应对能力,将眼前的困难阶段转变为‘起跳前的一蹲’,从而实现新的‘一跃而起’。”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徐冠华在“平行未来的N次元”访谈节目中就后疫情时代中国应如何把握科技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作出了分析与研判。

  “危机”可向“生机”转化

  在徐冠华看来,疫情让人们减少了经济活动,但也蓄积了经济发展的科学谋划、提质增效的动能。某种程度而言,新冠疫情为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需要我们牢牢把握。

  一方面,以抗疫为使命和需求驱动科技创新的发展。疫情期间,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通过对病毒的关键数据进行共享与分析,在最短时间内揭示出病原体的秘密。同时,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搭建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对于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疫情防控乃至重塑社会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行动、全力奋战,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形象。未来,我国要继续加大疫情防控中的科技攻关力度。深入开展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攻关与全球合作。积极创新疫情防控服务工作,运用“互联网+”等模式开展疫情防控服务。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尤须关注创新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抢抓产业创新发展机遇,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探索,积极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目前,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疫情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这充分提醒我们,“失之东隅”之后有可能“收之桑榆”,“危机”可以向着“生机”不断转化。

  推进科技创新四个关键点

  徐冠华同时也强调,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疫情为我国科技创新国际环境注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近年来,美国通过出口限制、出口封锁、实体清单、技术转移清单等手段,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对产业政策进行施压,对科研人才和学术交流进行限制,这种态势在后疫情时代会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展我国科技创新?在徐冠华看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他表示,未来中国推进科技创新要抓住四个关键点:

      一是要大力培养一批高水平青年人才。人才决定一切,不仅决定现在,还决定未来。青年处于创新活跃期和高峰期,通过对547名诺奖获得者取得成果的年龄分析表明,35岁取得成果的最多。因此,我们要把引进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大力度的对优秀中青年人才给予培养和使用。

      二是要大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从科技角度来讲,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也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此次疫情对中小企业冲击很大,要通过扶持大中小企业来恢复市场信心,保障企业顺利开展复工复产。特别是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行业企业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去中心化改造,加速供应链的整合化、社会化和平台化。

      三是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中心、创新实验室集群和科创型龙头企业,布局和启动脑科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纳米科学与变革性材料、核心数学与未来计算、生命过程调控与设计等一批基础前沿项目,加强基础型、应用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

       四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多年来,在气候变化、能源保障、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等重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取得了一批务实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大意义。通过推动务实合作项目对接,构建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组织、参与和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等举措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据悉,“平行未来的N次元”是由浦江创新论坛打造的系列访谈节目,旨在展现科技创新者、青年科学家、行业领域领军人的前沿研究与思想火花。

参考文献:《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要抓住四个关键点》

发布于 2020-07-14 14:19
0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