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村井区煤层气立体开发主要从时间维度确定补层时间,空间维度确定不同层系分布规律,剩余储量确定层系开发潜力,以此3方面来明确立体开发思路。通过开发层系的调整或补层,差异化压裂及排采控制,避开多层同时开发的层间干扰。
2.樊庄区块郑村井区位于沁水盆地南部晋城马蹄形斜坡带,煤层厚度大,开发层系多。研究区内发育3、7、8、9、11、13、15号煤等多套煤层,其中3、9、15号煤稳定发育。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和石炭–二叠系太原组15号煤是目前的主力开发煤层。
郑村井区于2012年投入规模开发,生产井190口,投产前由于认识不深入,140口井钻穿了15号煤,其余50口井只钻至3号煤层底部。前期3号煤开发效果较好,平均单井日产气量达到2 200 m3,井区内日产气总量35万m3,且连续2 a保持稳产。随着单井采出程度达到40%,进入递减期,井区内总产量快速下降,最低下降至33万m3。由于井区平均井距达到250 m,井网调整难度大,为维持井区长期稳产,通过对井区内其他煤层进行开发,实现稳产。
郑村井区主力煤层分布
3.在多煤层发育的区块,应进行多煤层的立体开发。其方式为:在投产时选择主力煤层进行单层开发,当进入递减期后,再对次主力煤层进行补层,实施合层开发。以此类推,对其他非主力煤层按照优先顺序,进行依次补层开发。该类立体开发方式,不仅能降低层间干扰,还可以保证单井和气田的持续稳产。
4. 多煤层发育区域,层位优选应首先确定主力煤层,再结合不同煤层的剩余储量平面分布,确定最优化开发顺序。如研究区3号主力分布区与3号煤剩余储量Ⅰ类区的重叠区域,即为3号煤优先开发区域。对其他薄煤层,如8号、9号煤,明显差于3号、15号煤,可在主力煤层(3号、15号煤合采)开发进入递减期后,再进行补层开发。如果9号煤和8号煤也不易区分二者中相对主力煤层的分布规律,仍可利用上述方法,优化9号煤与8号煤的补层开发顺序。
5.立体开发过程中,按照煤层的开发顺序,需优化压裂工艺,按“封上压下”“封下压上”的压裂改造措施。将层间干扰降至最低,待已开发层恢复产量后,再针对新开层进行精细化排采。
参考文献:《煤层气田老井网立体开发方式探讨》
转载本文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参考文献+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